《暗算》是作者麦家的一部关于密码破译的小说。先不谈小说的真实性,单说这本书我就深有感触,对于小说中人物的奉献精神更是无尽的赞叹。
《暗算》讲述的是中国情报机构701中特殊人群的特殊生活。他们被封闭在一个山里面,基本上是与世隔绝。故事就是讲述了三种人的身份构成,及听风者、看风者、捕风者。这里指的风是一些间谍性的行为,例如密码破译、情报侦察和特殊行动。
上部《听风者》是由一个名叫阿炳的瞎子展开的,阿炳从陆家村被带到破译局,主要是为了侦破敌国的密码,从一千多组摩斯密码里听出敌方的电台,然后交给破译者去解迷,为国家的安全提供有力的保障。侦听,及天外之音,无声之音,秘密之音。当然,文中的阿炳就是个天才,他用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破掉了敌方的电台。而这个人却是敏感的,不容质疑的,他不愿意别人否定他的判断。有时会有类似于疯子的行为,他的缺点在于经受不起任何的打击,在他妻子背叛他后,他选择了自杀。我认为无论一个人有何优点,他的缺点很可能就是致命的,我们不可能拥有完美无缺的人。
中部《看风者》,看风者指的是那些负责破译密码的人。而黄依依就是负责密码破译的人之一,她原来是一位数学家,打得一手好算盘,曾去美国留学。把黄依依带进破译局为的是破解当时欧洲少有的高级密码——乌字一号密码。在破解之后没多久,或许是命中注定,她一生都充满了感情纠葛。黄依依死后,陈二湖一下子变得出类拔萃,频频干出惊人之举。“你肯定不是你,我肯定不是我,桌子肯定不是桌子,黑板肯定不是黑板,今天肯定不是今天,阳光肯定不是阳光”,这是他眼中的密码。在陈二湖的引导下,小施跟随着他,开始了追逐火密的路程。于是就有了书中不断提到的“那件事”——梦呓。退休后开始迷恋围棋,棋艺飞涨,而好景不长,陈二湖渐渐开始找不到自己的家,不认识自己的亲人。当他再一次回到“红墙”中时,生活中的一切又恢复了正常。巴顿将军曾说过:“一个真正的军人应该被世上的最后一场战争的最后一颗子弹打死”,陈二湖的确倒在了“红墙”之中。
下部《捕风者》讲述的是两件事。第一件是701单位的老吕在抗美援越中以国家的名义对已死去的越南军人韦夫的暗算,利用韦夫的尸体伪装成越南军界重要情报人员胡海洋,并成功干扰美军军事决策,因此取得战役胜利。第二件是中共卧底金深水和林英对毛人凤的暗算,利用军统内郑介民与毛人凤的矛盾,成功将林英从无关紧要的岗位调入军统的核心部门,从而为中共中央提供了大量有用情报。
仔细品读完这本书,我十分崇拜的是书中人物的献身精神。在这个世界中,人都是各有所长,当能够发现自己的长处时,再加上终其一生的奋斗,那么这个人就没有白白来人世上走一遭。最重要的不是自己拥有了什么,而是创造过什么,在人世上留下了什么。书中频频出现一个词——孤独。他们必须要将有些事情保密,哪怕对自己的家人,如果需要,一生都不能说出去。而这种孤独只存在于“红墙”之内,在外界是无法体会的。
《暗算》中讲述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点——极端,他们要不是极端聪明、极端勇敢,就是拥有极端天赋。然而在他们的一生中,所追求的永远是超越,超越自己的极端。这种超越自己的精神正是我们当代青少年所需要的。现在的我们应该有一种奉献的精神,应该有积极的态度去应对生活和学习上的任何挑战。在漫漫求索的尽头,艰苦卓绝的捕风终于略见曙光,我们难道没有感到“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快意吗?
人生漫漫求索路,正如一次听风、看风、捕风的过程,层层递进,由表及里的人生境界。
风是一个活泼调皮的孩子,他的每一个身影都在我们的身边徘徊。
春天的风,是绿色的。因为那个调皮的孩子穿着绿色的背带裤来了,他哼着小调,奔向大自然,他越跑越远,所过之处,冰雪化了,桃树上,正含苞欲放的花开了,地里的小草带着好奇悄悄地钻出地面。此时,鸟儿鸣叫着,花儿开放了,柔和的春风轻轻抚摸着大自然中的一切。好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色啊!
夏天的风,是彩色的。太阳正烤着大地,四周的一切都是静静的。这时,可爱的孩子又来了。他让柳树姐姐的头发飘动起来,让小草弟弟跳起舞来,小朋友们都跑出来欢迎他,和他一起跳着欢快的舞蹈。
秋天的风,是金色的。因为孩子穿了一件发着光芒的金毛衣。他在广阔的田野呼唤着人们,庄稼成熟了。人们割完稻,他又帮人们擦去脸上的汗水和泥渍。他拿着一盘颜料,静悄悄的,静悄悄的。他把银杏叶涂成了黄色,把枫叶涂成了红色,一不小心他又把叶子从树枝上点了下来。唉,这孩子可真是又乖巧又调皮啊。
冬天,那风是银色的。孩子跟着她的姐姐雪姑娘,一起穿着银色的冬装来了。小朋友们都向他跑来,大家手拉手,围着一棵大松树边唱边跳,共度那美好的12月25日——圣诞节!
风虽然吹过了我们的青春,但却吹不走我们的故事。在有风的日子里,我们都是幸福的。
于春
像画家的最后一笔,当第一缕春风抚过的脸颊时,感觉一瞬间所有的改变。灵动的身姿像柔美的芭蕾舞演员,小心翼翼的点触着脚尖,一点一点,点遍山坡的绿树红花,点醒山涧的潺潺流水,点破了树林里的声声鸟鸣,点醉了每一个柔软的心。
春风里携带的是希望与憧憬,正是卸下了严冬厚重包裹着的外套,才会是如此的轻盈。夹杂着向窗外淅淅沥沥的春雨,抚过一阵久违的清香,不觉会有一丝感动微微涌入心头,那是春风带来的不知名的情感,为人所贪恋,神往。
春风舞动的,十六人与无限遐想的希望。
于夏
当空气对于人来说,以发觉微微沉重的时候,夏就这样了无声息的到来。
夏天的风和着太阳的温度给人一种沉闷的感觉。风像是一个爵士舞者,略微的缓慢却依旧让人贪恋。
在春的洗礼下,娇惯的小树日趋成熟,在这样一个暴躁的季节里,风儿微微抚过,调皮地钻入每一个树缝,逗来树叶有种被挠痒痒后的嬉笑,和着那恼人的蝉鸣,永无止境的在这个夏日的午后延伸,直至傍晚的天空泛开红晕,一种奇怪的味道入鼻——植物蒸发的液体和地表沁出的夏天影子,才会感到夏日的惬意。
夏风舞动的,是追逐与守候的碰撞。
于秋于冬
风在秋冬,有着太多的共性。唯一不同的,恐怕只是温度的改变。
风在这两个季节开始张扬,像热情的伦巴一样,表露着他的飞扬跋扈。
他先是在泛黄的树叶上骄傲的舞动着,调皮的摇下所有的树叶。或许他更是一个美学家,很明白纷飞的落叶会为自己的舞蹈添色不少。
他就这样舞啊舞,舞累了,在枝头睡觉,待到醒来看见人们丰收的满足表情,他更加的得意,直到终于有一天,他的骄傲消亡了所有的陪衬,留下一根光秃秃的树杈。这时,再也没有人感受到他的美丽动人。他暴躁的咆哮着,夹杂着纷飞的雪花。怒了,真的怒了!但是她不曾绝望,依然等待那动人的芭蕾音乐再次响起的那一刻。
风,就是以这种卓越的舞姿舞动着,悟出一个关于四季编制的梦!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
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云儿飘动的时候,
我们知道风儿来了。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
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小草跳舞的时候,
我知道风来做客了。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
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红领巾飘扬的时候,
我们知道风来拥抱了!
你是风,大自然的风。
忽而粗犷,豪放,忽而轻柔,婉约,忽而狂妄炽烈,忽而冷酷无情,忽而神秘莫测,忽而亲近相知。这是你吗?我的风。
我想,我是爱你的。因为只有爱才能包容你的一切,连同你的成功与失败,你的愤怒与狂欢,你的沉思与激烈,你的长啸与低吟,你的自由与局限。是的,你是风,是我苦苦追求的偶像。
你是风,我心中的风。
忽而消声觅迹,忽而卷土重来,忽而肃穆庄严,忽而姿势放浪,忽而如幻黄昏,忽而如梦黎明。
我为那片宁静的乐土筑起了一排高高的风障,为了挡住你雄浑的高歌,你五彩的诱惑,为了不掀起久已平静的波澜。然而,怎经得住你风雨雷电般的力量猛冲,激荡。我说,我已是风,同你一样的风。是风,与你同行。去畅游宇宙,去天空摘几颗星星,专给孤寂的大沙漠带点喧哗,在幽深的海底留下我们的足迹。
也许狂想本身就蕴含着几分伟绩。风的天性就是放纵,像婴儿,毫无顾忌的哭,毫无顾忌的笑,毫无顾忌的显示天性。因此,我爱你,爱你的我行我素,爱你冷酷后的热情,爱你粗暴后的温柔。
我们去吹动雪花,让他飘飘扬扬,纷纷洒洒,去捉弄雪地里那个小女孩儿的头发,眼睫毛,鼻翼和双唇。去吹动柳絮吧!让浮云,柳絮的飘逸给多情诗人一点灵感。去吹开含苞的花蕾吧!还有那一颗颗忏悔寂寞的心,他们更需要我们,更需要温存与柔情。
你累了吧!我的风,让我们去山的那边安歇,那儿不需要风。
啊,你在哪?
为什么?
看不到你的踪迹?
也许风是用观察别的物体所看见
也许风是用自己的感觉所知道它的去向
当柳枝轻轻浮动时,
那风肯定经过那里。
当你的身子忽然感觉凉爽
风肯定路过那里。
只要你细心观察,感受
你就会知道风的去向。